中纪央媒门户
甘肃平凉:“西北秦腔王”安万点燃冬日里的“一把火”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539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央广网兰州1月5日消息(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柳娜)这两天,一场场迎新盛宴在甘肃平凉上演,涌动的人群、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处处充满着新年的“氛围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相约平凉,看新年音乐会、逛崆峒山、赏花灯,而近日爆红网络的“西北秦腔王”安万的到来,让平凉的新年更加热闹欢腾。

平凉市崆峒区惠民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安万何雄迈长安吼起大秦腔点燃冬天一把火,戏迷又狂欢崆峒当好亲姑舅引爆元日几声雷。”这是平凉文化学者李世恩为安万在崆峒区惠民演出所撰的对联。安万,凭一己之力将秦腔带火了,也赢得了戏迷的心。

1月3日中午1时30分,平凉市崆峒区2025年第一场惠民演出在绿地广场拉开大幕。当天,安万剧院带来的是《赵飞搬兵》《杨门女将》两部大戏。他们精湛动情的表演迅速点燃了平凉观众的热情。演员融入剧情而泪流满面,观众更被剧情带得热泪沾襟。这是陕甘独有的腔调,高亢激昂的怒吼声中,有撕不断扯不尽的幽怨沉缓,带着历史的沉重,带着天然的粗粝决绝,给人的心灵一种释放和治愈。

前来观看演出的戏迷人山人海(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感谢平凉的姑舅爸、姑舅妈对安万的支持和厚爱,我们要把最崇高的敬意奉献给平凉的姑舅。”演出之前的彩排环节,安万向在冷风中等了他五六个小时的平凉观众连声道谢。

生旦净末丑,粉墨演春秋。一出好戏如同一座情感的桥梁,将亲情、友情和乡情紧密相连。开场演出定于下午1点半,但是上午11点就有大批戏迷从不同地方赶来,偌大的绿地广场顿时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演出期间,铁粉们坚守舞台前,点戏评戏滋滋有味,头头是道。

秦腔经典剧目《杨门女将》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来自崆峒区麻武乡的70岁老人赵宇辉,特地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赶来看戏,他跑到后台,看见了忙前忙后的安万,不忍上前打扰他,托人给安万代话:“太爱看你的戏了。但唱戏太累,你要注意身体,好好休息。”

不仅是年长戏迷,年轻观众的热情更让安万始料未及。

秦腔经典剧目《杨门女将》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来自静宁县的80后戏迷邹亚龙专门租了一辆大巴车,邀请了50名静宁戏迷来平凉看戏,他还为安万准备了一个大红包。他说:“我以前不爱听秦腔,但安万的励志故事让我动容,我开始关注安万,在网络平台上看他唱戏,那种感染力深深地震撼了我,渐渐的,我听懂了秦腔,听懂了苦音背后的苍凉感和人生况味。”

“今天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好的戏。我喜欢他们每个人的表演,那么认真,那么较劲,就好像是拿生命在唱戏。”来自庆阳西峰的戏迷范胜英2日晚就赶到了平凉,一是为了一睹安万的风采,过过戏瘾;二是为了和朋友一起逛逛崆峒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持着这种想法的异地戏迷很多。

乐队演奏中(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来自西安的戏迷范敏称自己不只是为看戏而来,更为美食而来,“听说平凉的羊肉泡很好吃,我特意过来品尝。”于异地的戏迷而言,借着看大戏的机会,把城市的景点、美食打卡一遍,“跨城之行”才算圆满。

一场极具吸引力的惠民演出背后承载的是几千人的衣食住行,本次惠民演出用文化特色来加持文旅消费体验,提升城市知名度,崆峒区主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融入平凉美食,二是提升服务品质,三是展示城市形象。

演员在后台化妆(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具体执行方面,崆峒区将惠民演出与“厚道甘味·乐享消费”年货大集进行组合,做热崆峒人气,做旺崆峒商气,为平凉冬春旅游再添一把火。同时,推出数条安万品尝平凉美食的短视频,引发粉丝在社交媒体转发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平凉美食。

据了解,崆峒区在此次惠民演出前,通过安装临时移动厕所、全力做好应急措施等各个方面保障演出顺利进行,给外地游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有网红专门就此拍摄短视频,点赞崆峒区为此次演出所做的细致、周到的服务。

演出吸引众多自媒体前来直播(央广网发 姚志强 摄)

“安万邀请大家来大美平凉赏美景,尝美食,感受这里的风土人情,我来了,感受了,体会到这里的厚道实在、热辣滚烫,一下子就爱上了这里。”来自西安的游客陆凡说,爱上平凉有太多理由,她希望每个季节都能来一次平凉,赏遍平凉四时风景。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王兴兴评中国教育体系:国内校园学的很多东西太老了 甘肃民勤:戈壁滩上的“中国人参果之乡” “慢火车风景线” 春运最后一岗到站 科技育苗助春耕 辣椒映红产业路 DeepSeek搅动寒假作业,基础教育与AI如何磨合?
听宋才发老师的法学方法论有感 《哪吒2》票房火爆 周边产品热销 三亚:耐盐碱水稻育种忙 冲刺全球影史票房榜前十!《哪吒2》票房破110亿元 福星高照七十载,翠松仙鹤贺延年——祝戴元军先生生日快乐
从舌尖到指尖,“宵”费创新有活力 蛇年元宵节“十五的月亮十五圆” 这里的果蔬何以能“南来北往”?——山东莱芜发展智慧农业一线见闻 大风降温 谨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后备箱是家乡 方向盘是远方——蛇年春节返岗见闻
自侦化、公诉化和提前介入——高质效办好行政检察案件的新思路 大学生夫妇返乡的“火辣”事业 “春节消费地图”藏着怎样的消费活力? 运用遵义会议历史经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8组数据看春节消费的变与不变
从菜园到舞台,三十年“村晚”唱响乡村振兴变奏曲 春意穰穰!非遗中国年无限精彩 南迁候鸟如何“过春节”?湿地保护修复“越冬天堂” 送您一个文明包,戒烟限酒无隐忧 大年初五话习俗:“破五” 送穷神迎财神 北方吃饺子
“村跑”火热,跑出特色、跑进人心 好消息!2月起,这些惠民举措将落地 文旅市场开门红 春节消费活力涌动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世界共此时 文化中国年
中国的春晚,世界的春节 蛇年春晚,你最喜欢哪个节目? 还是太超前了!机器人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 让年“味”儿在创新中滋润绵延 “大棚果”变“致富果” 山西五台小西红柿“正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