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春运收官,被誉为“慢火车风景线”的彝族女列车长阿西阿呷值守完职业生涯的春运最后一岗。
“到站了!再见乘客,注意脚下,兹莫格尼(彝语:吉祥如意)。”21日下午,5620次列车抵达峨眉站,阿西阿呷面带微笑告别乘客。在长达28年的成昆铁路“慢火车”服务岗位上,她值乘线路2000余次,里程近200万公里。
时光回溯到1996年,21岁的阿西阿呷第一次穿上铁路制服,成为成昆铁路“彝乡情慢火车”的一名列车员,后来成为列车长。“慢火车”是成昆铁路线上历史最悠久的在运普速列车,于莽莽大小凉山间穿行,成为沿途老乡生产生活最紧密的一部分。
其中从普雄经西昌至攀枝花的5633次列车,9个多小时里共计停25站,平均20来分钟一站;票价全程26.5元,最低2元。开行数十年,至今没有涨过价,保持公益属性。这是一辆“赶集车”,有的老乡带着鸡鸭、鸡蛋、土豆、粮食,有的还牵着牛羊。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看到有位彝族阿妈正费力挑起一担子土豆,我赶紧过去帮忙送她下车,第二天我又遇到她,阿妈从怀里掏出了两个鸡蛋塞在我手里,她的手是凉的,但鸡蛋是温的。”阿西阿呷眼睛有些湿润,“我问她怎么回事,原来阿妈走了1个多小时山路,怕鸡蛋冷了,就一直放在怀里捂着。这个温度永远提醒着我,要为凉山老乡服务好。”
阿妈的女儿过彝族年时,还为阿西阿呷送来一个自己做的香囊,阿西阿呷将它佩在乘务箱上。这个乘务箱是“百宝箱”——有药品、针线,还有许多急用“法宝”。
彝族女列车长阿西阿呷值守今年春运。
彝族歌手莫西子诗曾向记者描述,自己小时候坐慢火车,听着车轮“咔嗒咔嗒”的节奏,长辈们说,这是车轮在唱歌,歌词似乎就是“成都、重庆!成都、重庆!”开启了孩子对城市的向往,一代代年轻人在车轮声中成长,走出大山,前往远方。
“年轻人一代代地成长,我和慢火车陪着他们,送好他们每一程。”阿西阿呷和她的“慢火车”,成为成昆铁路上的一道风景线,而她一干就是28年。
今年春运是阿西阿呷退休前值守的最后一岗。阿西阿呷的“徒弟”吉布日哈第一次作为列车长开始值乘,路上遇到一位彝族老乡行包丢失,他照着阿呷车长的处理经验,一边用彝语安抚老乡,一边发动全车帮忙寻找,当行包寻回时,他也掏出随身“百宝袋”的针线,替老乡缝好背带。听徒弟说起这件事儿,阿西阿呷知道“慢火车风景线”仍会不断延伸。
“我的这一岗已到站,大凉山慢火车的新一岗才开始。”阿西阿呷说。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