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保护持久战,就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生态环保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生态环境保护铁军,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近年来,如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严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不断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打造全面型生态环境“执法尖兵”团队,为美丽如东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夯实组织根基 打造尖兵团队
行政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每一次执法,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为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夯实执法高质量的组织根基,如东专门制定《深入打造全面型生态环境“执法尖兵”团队建设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细化举措、细分标准,系统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全面型生态环境“执法尖兵”团队。
正月里,用“新春第一训”拉开全年培训序幕;坚持“全员参与、全年练兵、立足岗位、贴合实际、注重实效”原则,常态化开展“五个一”活动,“点面结合”提升执法团队的素质与能力:每周一次业务交流学习、每月一次执法能力竞赛、每月一次案卷评查、每月一次执法效能评比活动、每季度选拔一次全面型生态环境“执法尖兵”。在面上,每周安排1名培养对象上台授课,分享查办案件及环保知识,邀请专家和执法尖兵现场教学,通过现场观摩、案例分析、实战磨炼等方式,提高全员执法监管水平和案件查办能力。在点上,注重拔尖人才培养,充分挖掘一线执法人员特长,量身定制1至2项主攻项目着重培养,培养不同领域“执法专家”,让每个执法尖兵都有自己的“特长领域”。据统计,今年以来,累计组织28期“执法尖兵”团队大讲堂活动、2期案卷质量提升专题培训和7期现场教学活动。
坚持把执法队伍的培养,作为执法水平提升的关键与核心。近年来,如东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生态环保执法尖兵,他们坚守护航绿水青山的责任与担当,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努力答好新时代生态答卷,2023年获评全省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2024年获南通市生态环境执法竞赛活动团体一等奖,季凤岐在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竞赛活动中取得个人第二名(自动监控单项第一名)。在交叉执法工作中,如东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一局的杨新雨、综合行政执法五局的季凤岐获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严格环境执法 护航生态文明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关键在于执法队伍的建设。今年5月,如东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通过在线监控数据发现某造纸企业流量数据一直为零,但锅炉一直处于用电状态,存在异常。凭着扎实的知识基础、过硬的执法能力、丰富的实战经验,执法人员对案件综合分析研判,对现场开展突击检查,最终查出该企业存在偷排废水的现象。案件通过非现场科技手段被成功侦破,被省生态环境厅作为典型案例发布。
严格环境执法,护航生态文明建设。在如东,像这样的典型案例不在少数:倾倒建筑毛垃圾案、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案、干扰自动监控设施案、公司监测报告弄虚作假案……2022年以来,如东生态环境局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635件,其中大案要案14件,全市第一。2024年,被南通市生态环境局录用的典型案例为12件,被省生态环境厅录用的典型案例为3件,全市第一,取得打击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
面对环境违法行为,如东坚持严的总基调,深入挖掘环境问题线索,充分利用污染源监管平台、企业环保脸谱、大气、水质微站、无人机库、走航车等信息化、高科技非现场监管手段,对排污企业实施“远程把脉”“全过程监管”。在水气专项检查中,钻草堆找排口、爬烟囱看废气,上下求索,精准溯源,给重点断面水质、大气环境提升提供坚强的执法保障。
同时,强化生态领域联合执法,建立与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监管高效执法机制,推进春夏攻坚专项执法行动,全年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11次。持续组织开展“三打”行动,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处置、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废水偷排直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既坚持案件办得漂亮,也始终严把案件质量,如东坚持案件五级审查制度,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在一次次的案件办理中,如东的生态环保队伍迅速成长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主动靠前服务 助力绿色发展
“病灶已经找到,药方已经开好,我们马上行动!”今年初,如东生态环境局面向全县100家企业开展惠企“一站式”绿色义诊活动,组织专家团队入企摸排,了解企业的环保痛点和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活动的开展,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优化服务营商环境。近年来,如东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从传统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为主导的执法方式,向以指导企业问题整改、督促企业规范运行的柔性执法转变,严管厚爱、监管服务并举,提升执法工作效能,引导企业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共赢。
优化执法方式,不断做大“分子量”。完善现代化执法装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加强对污染源排放全程监督,实现监测监控联网全覆盖;为了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的全时段监管,在北凌新闸、环东闸口两个国考断面周边,架设两台无人机机库不间断飞行巡查,精准锁定违法行为,提高办案效率和证据质量。注重执法人员的非现场检查能力培养,邀请技术与执法人员针对异常数据现场研讨,杜绝“打卡式”“零效能”执法。2024年如东生态环保执法强度同比下降幅度、环境问题发现率的同比上升幅度均在全市排名第二。
深化执法管理,不断压减“分母数”。推进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纳入正面清单的117家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差异化监管模式,开展帮扶指导191次,为守法企业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全面使用省智慧监管平台执法业务管理系统对污染源企业、涉辐射企业每月抽取名单开展检查。制定完善“工单制”响应程序,实现任务派发、办理、执法和处罚的全过程记录、全流程监管、标准化归档。实施首违免罚政策,不断扩大轻微违法行为类型,从2023年的12种增加到2024年的23种,纠正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共下达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提醒整改告知书137份,约谈企业55次,减免罚款897万余元。
强化监督考核 提升执法效能
监督考核工作是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执法效能的有力抓手。如东多措并举构建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完善层层把关制度、健全执法体系内部考核制度,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激发队伍生机活力,全面提升执法效能。
明确审查流程,提高案件质量。制定印发《如东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案卷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明确办理流程和办理时限,综合执法科指定专人对案件初审,法规宣教科指定专人负责法制审核,设定两道“关卡”,大力提升案卷质量。坚持“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反馈、一月一通报”评查机制,每月对当月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所有案卷进行评查,填写案卷评查问题表,确保当月办理的案卷全覆盖。定期组织开展案卷质量提升专题培训会,通报在案卷评查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引以为鉴,提高全体执法人员办案能力和水平。
强化督查考核,提升执法质效。制定《南通市如东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分局个性工作考核办法》,将环境问题发现率、非现场执法、大案要案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围绕省、市执法工作任务,咬定重点、聚焦难点,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评比,通报考核成绩,每月召开一次执法例会,总结成绩的同时,查找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目标、有推进、有结果。
强化结果运用,激活执法动能。对年度评为全市优秀执法尖兵的个人直接推荐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先进个人,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职务职级晋升。对年度评为全市执法尖兵的个人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先进个人,对符合《江苏省生态环境执法办案人员奖励实施办法》《南通市生态环境执法办案人员奖励实施办法》条件的,予以优先推荐奖励;对评为年度全面型生态环境“执法尖兵”团队的区域执法分局,在年终工作考核中予以相应加分,并作为先进集体向上级部门进行推荐上报。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聚焦群众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如东将以更高水平、更严要求打造“环保尖兵”团队,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如东力量!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