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央媒门户
AI时代,文科还有发展前途吗
来源:中纪央媒网 浏览量:549
分享到微信:
二维码

“文科消亡成为一股全球性浪潮”近日冲上微博热搜,起因是2024年9月,哈佛大学本科生学院取消了至少30门课程,涉及20多个系,大多是文科专业。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那么,家长会不会因此反对孩子选择偏文的科目?各中学还建不建议学生报考文科类专业?未来,文科真的没有发展前途了吗?

问题一 家长是否同意孩子选偏文的科目?

赞同孩子从兴趣出发选科

高一学生家长 宋树红

金榜题名,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是每个孩子的梦想。我的儿子从小对文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文学、历史、政治等科目,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成绩也名列前茅。但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学起来比较吃力,成绩平平。高中伊始,他就明确表示未来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大学所学专业相结合,所以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偏文的科目上,而对于物理、化学等科目,选择了能达到合格考水平即可。

作为家长,我完全赞同孩子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想法,但对于未来大学的选择以及就业选择等方面,心中难免存在一些困惑与担忧。据我了解,大学里文科生招生计划少,文科的专业覆盖率只有50%多,而理科的专业覆盖率有90%多。偏文的孩子可选择的专业明显少于偏理的孩子。另一方面,随着ChatGPT等一系列AI智能工具的出现与应用,一些AI机器人已经具备了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简单翻译、文案写作等多种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任务。我担心,未来AI技术将对文科领域产生很大冲击,对原本就业压力就大的文科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不过,我儿子对文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他认为,AI机器人的写作水平只能停留在结构简单且较为基础的创作领域,在情感表达、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不可能像人类一样富有更多的情感因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名著就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走出了国门,体现出我国人文学科的历史底蕴和独特魅力,也展示出了我们强大的文化自信。重理轻文只是阶段性现象,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壮大,要靠文理兼修不断地推动。

我想,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学习方向,才有利于真正培养专业化和多元化的人才。其实竞争是无处不在的,不管学习偏文还是偏理,都需要深耕细作,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不同的领域绽放各自的光芒。

问题二 中学还建议学生报考文科类专业吗?

鼓励学生扬长避短报考高校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一年级组长 甄兆敏

新高考之前,北京市高考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差不多是3:7;新高考之后,学生选择偏文学科的比例上升了。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北京市的中等水平,2024年的历史、地理和政治的选科比例分别为42%、55%、48%。

按照网上一些专家的意见,选择“物化”组合可以报考90%多的专业,因此选择“物化”组合才是正道。还有一种声音认为,人工智能将在不久后取代一些文科生的就业机会,从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角度考虑,还是尽量避免选择人文学科。

那么,在当今AI大发展的时代,高中生选科的时候最应该考虑什么呢?我认为,要考虑社会需求,更应该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和能力。

当人们谈及AI对文科专业影响的时候,其实忽略了它对理工科专业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理工科当中具有程式化的工作可能更多,替代起来可能更容易。或者说,AI对文理科的影响可能都很大。AI对将来有什么影响?当大工业所用的机器出现的时候,可能当时的人们也有同样的疑惑。机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的手,使人类不再从事一些简单的、危险的、重体力的和程式化的劳动,人手得以从事一些更为复杂的和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也许AI能够像机器解放人手一样解放人脑,让人脑从事触及灵魂的、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考虑社会需求对选科的影响实际上是在考虑“好不好”的问题,但是“好不好”的基础是“行不行”。如果兴趣和能力不在某个领域,你却非要选那个领域的学科,你就会发现你学得很痛苦且没有成就感。高中是这样,大学也是这样,走入工作岗位更是这样。如果你的兴趣和能力不在某个领域,那么在那个领域中你和一个AI程序比起来可能没什么竞争优势。某个领域的需求再旺盛,发展前景再好,我们不擅长,做不到“行”,也就谈不上“好”,我们为什么非要那么“头铁”呢!

自然科学是科学,人文科学也是科学,没有什么优劣好坏之分。AI目前能够做的大概是一些基础性的工作,真正能够触及人类灵魂和开创性的工作大概还得人脑来完成。AI在把人脑从一些工作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向人类提出了挑战。这个挑战大概就是你需要从事那些更具有开创性的工作,而这对于兴趣和能力的要求更高。

我们需要拥抱时代发展,需要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力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如果你的兴趣和能力在自然科学上,那就去选择自然科学;如果你的兴趣、能力在人文和社会科学上,那就去选择人文和社会科学。新高考的设计初衷就是允许大家根据自己的优势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扬长避短。高考是每个人的高考,要考虑社会需求,但是更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的天赋偏向选择自己的选科组合。

问题三 高校的文科已经没落了?

“数智+”专业将改变传统文科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 李彦冰

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嵌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教育格局的深刻变革,新一轮学科专业调整中似乎文科受到了重创,文科教育的存废之争也因之而起。

人工智能浪潮淘汰的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科。传统文科基于工业时代的社会分工而建立,强调知识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从具体经验到理论抽象的研究路径。这样的知识体系面对数智技术的狂飙突进已显得捉襟见肘,人工智能时代呼唤“新文科”。

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的发展有新要求。一是要求跨学科合作,它变学科专业分割为学科专业交叉,提倡文理工交叉集成融合解决复杂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训练。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交叉学科建设”。二是要求人才培养过程符合“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这将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标配。三是要求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新文科人才培养要求回归育人本质,既培育有价值引领的人,又要求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具有实践性、能动性的应用人才。四是突出强调批判思维方式。它要求人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严谨求真,以应对复杂多变的问题和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新文科会有新作为。人工智能带来了失业问题,但没有取消劳动,而是重新定义了劳动,以数智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劳动将成为主要劳动形式。同样地,无论数智技术如何变幻,人类对社会合理性和价值问题的关注不会变。文科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类对平等、公平、正义等社会价值的内涵;人类社会的情感、信念和精神风貌问题将永恒存在,在引导人们回归自我、认知人的精神世界、进行鲜活且动人的情感交流方面,文科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我们看到,数智技术的一些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例如,“信息茧房”束缚了人的认知,导致认知偏差和创新速度减退,人们对算法意识形态的反思与抵抗将更加明显;技术的过度使用带来人与人的隔膜与现实社会交往的减退,“社恐”成为普遍现象,“电脑人”“手机人”应运而生。新时代,人们对运动、信任、审美和社会洞察的需要将更加旺盛,对“诗意的栖居”的渴望将更加迫切,这恰恰是新文科可作为的空间。

人工智能时代对人文问题的回应需要数智加持。新文科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将是大势所趋,对高等教育而言,推出文理工交叉的“数智+”专业将成为常态,如数字经济、数字法治、数字人文、数字伦理、数字出版、数字交通等,这些专业不仅融入了数智技术,还重视数据分析和创新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即便是最为传统的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要么因数智技术的加持获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么调转方向,把眼光投向更捉摸不定的虚拟世界,赋予代码以灵性和灵韵,这兴许是新文科得以施展拳脚的更广阔天地。

分析与思考

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文科消亡”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

对于“文科消亡”的说法,我们需要从更长远和宽广的视野理性地看待。就拿哈佛大学来说,2024年秋季取消的文科课程在该校开设的3000多门课程中仅占百分之一。在该校文科内部,选修历史、宗教、文学与英语专业的人减少,选修哲学的人却在增长。而且,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为了体现学生本位,有学生提出需求的课程都可能开设,可开设的课程不断增多,其中一些课程被选率不高,学院根据注册人数决定取消诸如“从莎士比亚到杜阿·利帕的英国软实力”之类偏僻课程本属正常,相关课程的授课者以及少数感兴趣选课的学生从维护自己的权利出发提出反对也属正常。

在AI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与此相关的学科在需求拉动下出现增长,相对而言,文科受资金与需求限制占比在一定范围的减少属于正常。高校为了在竞争中获得相对优势调整自身的学科设置,引导学生选择更有市场需求的学科以促进经济复苏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不可否认,当前,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传统文科发展都遇到了比以前更大的外部压力。中国高校的文科课程体系远没有哈佛大学的多样、复杂,成本远低于哈佛大学的文科。中国高校文科设置主要是自上而下的体系,供求关系反映到存舍上不那么直接,因此中国高校的传统文科发展受到的压力相对较小也较平缓。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高校的传统文科就不需要变革、改进。中国高校的传统文科同样面临资金不足、效能不高之类的问题,若不能有效解决,就很难在未来世界高校文科中有立足之地。为此,中国高校管理机构倡导探索发展新文科,一些高校已经进行了适合自身的探索。

复旦大学文博系的突围之路是发展“高科技文科”。该系以探源中华文明为己任,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定势,与理工医艺科交融,实现发展的目标,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文科中的“弱势”学科、招生中的“冷门”学科的传统文科,到如今拥有科研平台和实验室最多的“高科技文科”的转变,拥有全国唯一的科技考古研究院及11个实验室、9个研究平台,与生命科学、核技术、医学、影像学等硬核高科技密切相关,并能在CNS(《细胞》《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北京语言大学则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启动“石油工程+阿拉伯语”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通过报考北京语言大学提前批次的阿拉伯语(涉外石油人才实验班)、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普通本科批次的石油工程(阿语复合人才实验班)进入实验班学习,依据产业需求,走出跨校跨专业培养市场所需复合型人才的新路径。

事实说明,传统文科只要顺应时代、瞄准市场、拓宽视野,就会有新发展。

打破壁垒发展新文科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王维家

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即大学)的出现与普遍建立而逐步确立并规范起来的,它是大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学科专业的增设撤并必然会受到时代发展、社会需要、岗位需求、技术变革等多种因素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一个动态调整过程。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不可否认,相对于理科、工科而言,文科生基于社会岗位需求数量相对较少的现实,就业竞争压力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强势登台及快速迭代,其强大功能让知识性学习与记忆变得不再像以往那么重要,让很多技能性作品创作与表达变得更加简单高效,也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许多原来需要文学、艺术、哲学等文科出身的毕业生才能胜任的岗位,这些都在客观上给人一种文科生不再“有用”的压迫感。

那么,AI时代,文科真的就没有用了吗?依我之见,AI时代文科不仅不会消失,而且其作用必将更加彰显。

回望人类社会一路走来,科技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如科技进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推动人类物质文明进步。不过,科技发展带来的也并非全是福利,一些尖端科技也会给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如核武器的发明让世界笼罩在核恐怖的阴影之中,基因技术的滥用会影响人类健康等等。人工智能也是一柄双刃剑,利弊并存,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纯粹的技术犹如一匹野马,需要给它套上缰绳,才能被驯服,以趋利避害。就这一点来说,文科犹如那根“缰绳”,为技术应用立规划轨,指引方向。众所周知,社会的治理运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社会的和谐、规范、有序不是单纯靠技术能够做到和决定的,必须要靠思想指引、制度规范和有效治理。而要做到这些,治国理政者必须具备深厚全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这也正是文科作用集中体现之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推崇“哲学家治国”主张,我国古代传统的“修齐治平”思想,都是例证。

恰如一些网民所说,在AI时代,不是文科无用,而是高校的文科教育需要改革。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需要打破,灌输式、知识性文科教育需要改革,重知识传授、轻实践应用的教学导向需要革新,在重视文科素养教育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开设交叉学科和其他通识课程,尤其是人工智能方面的课程,帮助文科生成为专业精深、熟悉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

事实上,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行的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四新学科”建设,就是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把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对于增强文科生的综合素养和职场适应力大有裨益,必会以实际作为彰显文科的作用,破除“文科无用论”的偏见。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 版权侵权联系电话:400-1191-838

中纪央媒网给您-------拜年啦! 造型师马锐为Angelababy发声:直面娱乐圈“踩低捧高”现象 雨雪范围或波及全国!节前大寒潮将至 春运返乡需警惕 2025年,医保将有这些新福利 亚冬会志愿者准备好了!
“非遗火”“数字热”“全球购”,今年春节年货市场看点多 这个四川小城靠打造“诗意”村庄破圈 山西柳林:“冰雪+”助力乡村旅游“热” 16个外甥来家过寒假,“宇宙舅舅”今年准备了三头猪,此前暑假花了6万元 列车上充电真会伤手机吗?插座哪里找?
WTT马斯喀特站:陈垣宇、石洵瑶分获男女单冠军 大寒节气将至:专家解读养生防病要点 “小鬼”当家:00后乘务组的第一个春运 45.85万!洞庭湖 美国著名导演大卫·林奇去世 终年78岁
全军覆没!澳网中国单打11人全出局 汉代王侯羊城“聚首” 200余件文物解读海昏侯的一生 希望相关国家负起责任,坚决打击网赌电诈 2026年全国将实现基本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即时结算 山东鱼台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山西山阴县“力捧”冰雪经济:全力打造特色“冰雪小镇” 比亚迪正式登陆韩国乘用车市场 让民生温暖充盈在生活的细微处 干咳十多年,竟然是这种胃病…… 文物里的国潮第七期——朱金漆木雕万工轿
祝新运:演“潘冬子”走红,娶普通妻子张玲亚,婚后生一女很幸福 为什么车厘子一个月到中国却不腐烂:让它冬眠了 无需防腐剂 31岁生日,陈梦正式上任,亮相新岗位,黄晓明祝福 IPO排名重回全球第四 业界看好香港资本市场前景 持续改善!2024年蓝天碧水“成绩单”出炉
山西繁峙:特色产业话振兴 乡村焕发新气象 山西柳林:冬日里的小“莓”好 我国集中发布一系列重大找矿成果 大众汽车2024年在华交付超290万辆:新能源车型突破20万辆 新疆的雪花开了丨走!跟着赛事畅游“热雪新疆”